-
- 人力資源:0530-6567721
銷售部:0530-6560990
13356217788 陳元貴
外貿部:13573031500 王怡然
兔業基地:15318495656 - 傳 真:0530-6560111
- Q Q:652986872
- 網 址:www.315ny.com
- 地 址: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工業園區
- 人力資源:0530-6567721
-
舌尖上的牛肉:中國牛肉市場價值萬億
隨著天氣再一次開啟降溫模式,一鍋熱氣騰騰的牛肉火鍋,或者一塊散發著濃濃肉香的煎牛扒,足以撫慰很多中國人的舌尖,還有胃。
目前,牛肉已經成為我國主要肉類食品之一。牛肉營養價值豐富。相比于豬肉而言,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低,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容易消化吸收,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牛肉消費國, 2000-2014 年國內牛肉消費量從 510.2 萬噸增長至 729.7 萬噸,年復合增速為 2.4%,高于同期全球牛肉消費量年復合增速 1.8%。2015 年 1-10 月份國內牛肉消費量已超過去年全年達到 735 萬噸,增長勢頭依舊強勁。但在人均消費方面,我國 2014 年牛肉人均消費量僅為5.2 公斤,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牛肉消費國家,同世界同期平均消費量 8.6 公斤相比也處于較低水平。
而在一塊塊牛肉背后的,是一個涉及上中下游的數萬億市場,今天就讓撲克投資家帶你走進這條長長的產業鏈一睹究竟。
高價背后
作為一種較為高檔的肉類消費品,牛肉通常都會賣得比豬肉,羊肉要貴。而牛肉貴最直接的原因是供應實在是少。
從繁衍特性角度講,牛與人相似,母牛十月懷胎,一胎一般只生一頭。相比之下,一只母豬懷孕只需4個月,一窩能生十幾二十頭小仔豬呢。而母雞更是不停的下蛋、下蛋、下蛋。正因為如此,肉牛的數量相比與豬和雞是少之又少。
這里順便說一句,在中國古代,牛是一種重要的時候會生產工具。一直到清朝時期,無故殺牛,吃牛肉都是要被判以重刑。如果說宋朝那些水滸好漢們為什么老吃牛肉,因為人家本來是土匪!
從生長角度講,一頭牛一般從犢牛開始,到長成骨架完好的架子牛,再到后期育肥長成,最多可以經歷長達28個月的成長,也就是說,從受精開始到最后得以屠宰需要38個月,相比之下,同樣階段的商品豬是多少?商品豬只要10個月左右,和牛相比足足快了將近2年半!
假設一頭成熟可屠宰的牛重量800KG(此假設已經非常樂觀了),屠宰出肉率50%(剔骨,此假設也已經非常樂觀了),可出產鮮牛肉400KG(不含內臟)。
而一般一頭商品育肥待屠宰豬100公斤(對豬來說,此假設很悲觀了),出肉率只有60%(此假設也很悲觀了),可出產鮮豬肉60KG,F在我們有一頭能繁母豬,一窩PSY(斷奶仔豬數)15頭,懷孕4個月,哺乳1個月,育肥5個月,10個月之后拉去屠宰,可以產生鮮豬肉15x100x0.6=900KG。
一頭肉牛,從十月懷胎到可以屠宰需要38個月,之后可以產出大約400KG鮮牛肉,同樣的時間那頭母豬所產的后代,大約已經可以產出3420KG鮮豬肉了。
是的,大約9倍,就是差這么多。
牛肉的來之不易使得它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相對高的價格又導致了牛肉消費的主要推動力必須是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還有消費習慣的不斷改善。人均收入增長與消費結構升級會使得牛肉消費趨勢性上漲。
2009-2014 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0964 元增長至 20167 元,增長近 1 倍,同期人均牛肉消費量也由 4.25 公斤增長至 5.24 公斤,增長 23%,二者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達 0.9。
收入的增長提高了居民的消費能力,隨之而來的消費結構升級和飲食觀念的變化則激發了牛肉消費熱情。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隨著人們對于牛肉營養價值的不斷認識以及西式餐飲文化的傳播,牛肉消費占肉類消費比重已由 1990 年的 4%大幅提升至 2014 年近 10%,與此同時豬肉的消費占比則由 81%下降至 65%,飲食結構的升級使得人們在消費水平提高的同時更傾向于消費牛肉等高檔食品。
此外,中國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增加也導致牛肉消費近年來穩步增長。
牛肉的需求規律
從需求規律上看,一、四季度牛肉消費需求旺盛,二、三季度相對較低。一季度由于春節等因素的影響,居民牛肉需求較大;春節之后二季度由于節后因素以及天氣逐漸變暖,居民肉類消費需求整體略有下降;三季度牛肉整體需求開始穩中有增;四季度隨著天氣逐漸變冷與居民火鍋消費量增長等因素影響,牛肉消費量穩步增長并將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后。
自 2009 年 1 月份以來,我國國內牛肉價格由 33.57 元/公斤增長到 2015 年 8 月的 63.49元/公斤,7 年時間價格增長近一倍。具體來看,牛肉價格過去 7 年的變化可以大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9.01-2011.12):供給需求平穩,價格季節性波動。在第一階段內,牛肉價格基本在 35 元/公斤到 40 元/公斤范圍內波動,價格呈現年內周期性特征,具體表現為:每年 1-2 月份隨著春節臨近,牛肉價格會形成"凸點",牛肉價格在短時間內平均漲幅可以達到 5%左右;春節之后第二季度牛肉價格逐漸回落至最低點,第三季度末期隨著天氣轉冷,火鍋等消費上升,價格開始穩步回升直到下年年初形成"凸點"。
這三年期間,我國國內牛肉總體供應保持下降趨勢,由 2009 年的 576.4 萬噸下降至 2011 年的 555 萬噸,降低 3.7%左右。同時,由于經濟危機等原因的影響,牛肉國內需求也略有回落 4%,由 575萬噸下降到 552 萬噸,牛肉整體供給呈現緊平衡,價格整體波動趨勢不大。
第二階段(2012.01-2013.12):需求快速上升,牛肉價格大幅上漲。自 2011 年下半年開始,牛肉價格進入了快速上升通道。2012 年 1 月到 2013 年 12 月,牛肉價格由 40.51元/公斤增長到 63.01 元/公斤,漲幅達到 55.5%?焖偕蠞q的過程中牛肉的春節效應也有所體現,主要仍表現為每年 1-2 月份會出現一次價格"凸點"。
此次牛肉價格快速上漲主要是由于國內牛肉需求快速爆發所引起的,2011-2013 年國內牛肉消費量從 552 萬噸增長至705 萬噸,增長 27.7%,同期國內牛肉總供應量增長 21.2%,由 2011 年的 555 萬噸增長到2013 年的 673 萬噸。國內牛肉需求快速增加是牛肉價格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在此階段內,牛肉需求上升主要由兩方面因素引發:購買能力和購買意愿。
購買能力主要由消費能力(人均可支配收入)決定,2011-2013 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4581.9 元增長至 18310 元,增長 25.56%,極大的提升了居民的購物能力與購物需求;購買意愿主要是受消費結構升級影響,2011 年牛肉消費占總體肉類消費量 8.08%,2013 年增長到 9.32%,顯示出了較為明顯的消費結構升級跡象?傮w來看,第二階段的牛肉價格快速上漲主要原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提高以及消費機構升級加快所導致的需求上升所引起的。
第三階段(2014.01-2015.12):牛肉價格止漲,季節性波動仍是主流。在第三階段內,牛肉價格基本維持在 62-65 元/公斤范圍內,2 月份季節性因素仍使得牛肉價格小幅增長形成"凸點"。在此階段內,價格的季節性變化是主流,這主要是背后供給比較平穩造成的,牛肉消費方面,隨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此階段內國內牛肉消費量增長放緩,2014、2015 年國內牛肉消費量分別為 730 萬噸和 735 萬噸,分別同比增長 4%和 1%;牛肉供應量方面也呈現增速放緩下降趨勢,2014 年同比微增 2%達到 689 萬噸,2015 年同比下降 2%至 675萬噸。
牛肉供不應求的缺口依然存在,并且在第三階段由 2014 年的 41 萬噸增長到了60萬噸,但是價格卻基本企穩,這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高企的牛肉價格使得牛肉走私量大幅上升,走私牛肉價格比普通牛肉價格每公斤便宜 20-30 元左右,走私牛肉數量的上升一定程度上稀釋和降低了國內牛肉的需求,使得牛肉價格高位企穩。